首页 商戶子,走官途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你也伴為父左右有些日子了。朕今日有心,教你一課。」

封卓瑧意外,放下摺子,看向他父皇:「您不生氣?」

「氣什麼?」皇帝沒好氣地瞪了一眼他:「氣你審事透徹,不好糊弄?」自己不糊塗,為大雍江山想,他真心希望大雍君主能一代強過一代。

封卓瑧笑開,退後一步,跪地叩首:「是兒子狹隘了,以為父皇不會喜歡聽那話。」

「知道朕不喜聽,那你還說?」

「在您跟前,兒臣若避重就輕,只與您言兄弟情深固若金湯,是在明晃晃地欺君,辱沒您。兒臣不敢。」他們是君臣,對此,封卓瑧不敢忘。但他們同時還是父子,封卓瑧亦深知血脈要義。

「哼,」皇帝起身,背手上前,垂目看跪伏著的兒子,沉寂幾息,問:「你以為民為重,君為輕,社稷次之是何?」

作者有話說:

明天再見。

第73章

封卓瑧不做思慮,鏗鏘回道:「兒臣以為,民為國之根,民盛國強,民衰國崩。君欲強國,必先為民謀。萬民一心,強敵環伺,無懼無畏。反之,山河不穩,內憂外患重重,國君不過芻狗。」

一旁伺候的方達,咚一聲跪地,俯首屏息。殿內伺候的宮人、御前侍衛隨其後。皇帝面上肅穆,一句真言,十字而已,但自他記事就不敢輕視半分。勤政二十一年,「民」始終穩居他心頭。抬步越過小八,走至殿中,仰視高懸的牌匾。

天道清正。

這是建和元年二月二,他親筆題的。每日自省,不曾懈慢。皇帝深吸長吁:「說的很好,起來吧。」

「謝父皇。」封卓瑧還記得五歲時,父皇允母妃私服省親,母妃帶了他一起回了沐寧侯府。在永安堂里,他親見時時恪守端莊的母妃膩在外祖母懷裡。外祖母像抱著個小兒一樣,哄著他母妃。

母妃嘴上不再稱「本宮」,還偷偷埋怨了兩句父皇。祖母敢擰他母妃的耳朵,訓斥起來一點不留情。

他驚奇不已。之後外祖父來,見他疑惑,便領他去了書房。在書房裡,他道出了自己的困惑。表兄凜余還笑話了他一通。

外祖父告訴他,母妃是外祖母親生的,她們是至親至愛。他那時懵懂,尚不能體悟深刻。回了宮,就偷摸跑去乾雍殿。父皇見了他,他得寸進尺地爬上父皇的腿,然後安靜地拱在父皇寬厚的懷裡。

那是他第一次逾矩,父皇沒生氣,只讓他以後不告知母妃不可亂跑。

慢慢的他長大了,也漸漸明白外祖父那一言的深意。他乃皇帝的兒子,這是他最大的優勢。當然他的幾個兄弟也同樣具備,但此優勢…因人而異,而且還會因諸多事跡不斷轉變。

就拿海山島遇襲來說,父皇有懷疑過誠黔伯府,卻不願去想他二皇兄是否參與。只不願想,就能真的不想嗎?他甚至可以肯定,哪天父皇若發現二皇兄涉事的罪證,會毫不猶豫地抹去,遷怒誠黔伯府。

父…子!

「翻過年你就十三了。朕朝政繁忙,也沒多少空教你。」皇帝回到龍案後坐下:「你準備準備,年後上朝聽政。」

封卓瑧愕然,他以為最早也要到滿十五:「父皇,二哥他們該不高興了。」

「怕他們不高興,那你就當為父剛什麼也沒說。」皇帝滿面慈和。

「兒子耳聰目明,聽到了。」

皇帝收斂了笑意:「年後不止你,連小九都會一塊入朝聽政。」既決意要立儲,他總得再深入探一探。萬里疆土,絕不能托於非人手。

聞言,封卓瑧心不由一緊,明白父皇是有打算了:「兒臣遵命。」

「朕這不需你陪著了,你去知會你母妃一聲,朕晚上想用熱鍋,讓她多備些素。」

「是。」

封卓瑧出乾雍殿不過十息,皇帝就手點龍案。方達立時緊神候著。

「朕讓你查的事,查得怎麼樣了?」

現王突然就被江太醫治好了,皇上疑慮的不僅是現王,還有江太醫。江太醫向來不沾是非,這回怎麼摻和了?按例,現王身子該由佟院判照料。<="<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