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夫郎家的小相公他超甜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瀋陽溪笑得嘴裡的梨肉差點飛出口腔,齊修澤拍了沈如溪一巴掌,說:「他們家雖然富甲一方,但你不知道,上任聖上繼位不過二十年,他雖改了一些律法,允許商人入仕,但古往今來,以科舉入仕又豈是那麼簡單的事。」

古時,為何寒門難出貴子,白屋難出英才?

難道就是家境貧困艱難之人,他們便都是蠢的嗎?皆比那些富家子弟笨嗎?

不是的,古代的教育資源有限,筆墨紙硯,趕考拜師入學,哪樣不要錢?

平明百姓一年到頭就賺幾兩銀子,勉強做到餓時碗中有飯,寒時身上有衣,有的人家,努力一生,也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又有多少人家能在溫飽尚未得到解決之餘還有餘錢去考慮讀書這種於他們而言的奢侈事呢?

對村裡的人家來說,讀書,例來都是富家子弟以及達官貴人的專屬。

而富貴人家,因著早年律法苛待不可科舉,因此,對他們來說,科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待律法一變,商人也可以科舉時,但對於二十幾歲的他們來說,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要想擺脫家族如今的社會地位,他們只能著重培養下一代。

而這所謂的培養,不過是砸銀子為兒子請來夫子教導,找關係將人往書院送。

因律法初變,很多人依舊持有商居末的想法,有些權貴之家,更是以同商人交好為恥,因此,在允許商人可入仕之初,商人之子想入學,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但聖上頒布了律法,官員們只得聽令執行,因此,京城或者府城之下的商賈人家倒還好,至少他們受到了公平公正的對待。

但遠離京城、府城之外的其他地區並非如此。

律法推行,總是需要時間。

一些地區的商人依舊被視為下等的存在,在入學一事上,依舊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不得已,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聖上特意扶持商戶,皇商因此出現。

幾十年時間內,商賈的地位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幾十年時間罷了,又如何比得了那等官臣之子。

那些官員,孩子方一出生,將來孩子們該走哪條路,長輩們便都已經替他們計劃好了,甚至為此加以著重培養。

商人、農戶之子所拜之師,多是秀才出身,能拜舉人為師,那便算是很了不得了。

再看看官員之子,他們所拜師之人,身份最低的,怎麼也得是舉人、進士出身。

至於太子這樣的人物,他的夫子,其身份其學識如何,那就更不用說了。

太子太傅,那是什麼人才能勝任的正一品大官?

那必須是當世名儒出身,觀大晏朝近幾代太子太傅,哪個不是狀元出身,家世顯赫之人?

第91章 小白菜被豬拱了

就這些教育資源上的差距, 有錢的商賈人家還能砸錢,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

因此, 商賈之子要入仕, 難,寒門出貴子, 更難。

現如今, 商人的地位已經得到很大的提高, 圈子不同,結交的人脈自然不同。

像齊修澤他們四人,想進清風學院,那是再簡單不過了, 就一句話的事。

為什麼?

還不是因為他們家中長輩在朝中有關係,同太子太傅說一聲,人家再同蔣嵐方說一聲, 他們四人就能包袱一提屁股一拍, 還心不甘情不願的到清風書院就讀。

而林子非、葉辰呢, 他們能進到清風書院,除了家中長輩捨得花銀子打點找關係之外, 兩人也是牟足了勁努力讀, 若不然, 在清風書院這樣的地方, 再硬的關係也不頂用。

林子非、葉辰身上背負著家族未來的前途,以及父母長輩的期望, 兩人時常挑燈夜讀,看書看到後半夜,可饒是如此, 兩人在清風書院讀了四年了,如今還在丙班,前半年剛考過童生。

他們家中長輩希望他們後半年下場試試,就算考不上,積攢經驗也是不錯的。

為此,兩人更是用功了,連上個茅房解決五穀輪迴都嫌浪費時間,哪捨得天天的頓頓跑外頭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