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夫郎家的小相公他超甜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自徐爺爺在徐父小時候被徵兵帶走了無音訊後,徐奶奶便有點信佛了。

她對徐父說,她要積點福,從而請佛祖保佑徐爺爺在外能夠好好活著,哪怕一家人不能再一起,但只要各自安好,哪怕天各一方,也好比這世間再無此人。

受徐奶奶影響,徐父自小便積善行德,他想著,若是他的父親在外,若是哪天同道士這般落魄了,他希望,有一個人也能像他這樣,能夠對他父親施捨一碗飯或者一碗水就好了。

他希望,他善待他人,他人也能對他父親施以援手。

當時徐父已經有了徐致風,而當時的徐致風不過滿月。

正因如此,徐奶奶才會想著上山多砍點柴火留著過冬用。

畢竟古人沒有洗衣機,沒有甩干功能,家裡又窮,一人能有兩三套換洗的棉服就算不錯了,衣服濕了,大冬天的,曬個幾天都不見得會幹。

小孩子就更沒的穿了,沒有尿不濕,一天又拉又尿的,怎麼也得有十幾次,孩子長身子又快,因此村里人家顯少會給孩子買過多的衣服。

所以,很多人家到了冬天都會烤火,衣服不幹了就用火烤。

徐母得帶兩個孩子,根本抽不開身,徐父又得去鎮上找活干,砍柴這活,徐奶奶不做便沒人幹了。

道士吃完了飯,又喝了一碗水,聽到房內嬰兒啼哭,又見一婦人臥床不起,大的那個孩子又瘦又小,多少也猜到這家人不容易,日子過得並不富足。

他吃了人家一碗飯,吃飽喝足了拍拍屁股就走,到底良心過不去,畢竟怎麼說,他也是有身份,有頭有臉的人,要不是迷路花光了盤纏,也不至於落魄成這般,便同徐父詢問,「你小兒子可有起名了?」

「還沒呢。」徐父不好意思的說:「前兒我娘上山砍柴不小心摔到山崖下去了,這段時間忙的很,一直沒得孩子起名呢。」

聞言,道士就說:「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孩子起個名,就當報答這一飯之恩了,你放心,我早年讀過幾年書,自詡還有點本事,不說能考什麼狀元之名,但用以起名卻是綽綽有餘的。」

這年頭,道士、和尚也不好當啊!

不識字,你連道書、經文都看不懂,還談什麼念經誦佛?

對此,徐父能有什麼不願意的,趕忙點頭,「願意的,那就麻煩道長了。」

「你家孩子生辰是?」

徐父將孩子的生辰告知對方,道士便掐指算了起來。

大晏朝讀書人不算多,所以,識字的人多半是為了考取功名或者是為繼承家族事業,少有人是為了專門識字從而去當道士的。

為此,道士自然也就不多見。

只見對方大拇指在食指、中指、無名指上的指節上快速的,在徐父看來毫無規律的一通點後,道士突然面色大喜,「哎呀哎呀,原來天機指的地方是在這呀,哎呀,我就說我沒算錯嘛,就算一開始走錯了,最後還不是給我找對方向了,不錯不錯,不枉費我這般奔波勞累啊!」

「道長,您這是?」徐父不知道長為何一下子突然就歡歡喜喜起來,但他隱隱覺得,這是好事。

果然,道長笑道:「你這兒子,前十幾年,乃是苦命之人,受人欺辱,但十七之後,遇得貴人,有貴人提攜,日後定是大富大貴之人,你們且好生待他,雖說你們只有這麼一個小漢子,但只他一個,便已勝過數人,他便叫徐致風了,致有大善之意,風一字有銳不可當、光明磊落之義,你這兒子,苦盡甘來,又有貴人提攜相助,日後成就卓絕,富貴在身,卻依舊能保持一顆赤子之心,致風二字甚好。」

徐父沒讀過什麼書,這人要是說的高深一點,他估計就聽不懂了。

好在道長也不是那等愛咬文嚼字的人,每一句話都說的通俗易懂,徐父乃至房間內的徐母都聽懂了。

徐母也覺得致風二字好得很,至少比徐父想的徐水、徐玉、徐狗剩、徐二什麼的好聽太多了。

一家人大喜,倒不是說,他們歡喜於兒子日後會如道士說的那般大富大貴成就卓絕,他們高興於這人說話好聽,在他們聽來,這番話顯然是對他們的兒子的一種祝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