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亂世如何開闢大航海[基建]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如果不是永明城這邊還走不開,宋時真想跟上王家的海船也到福建嶺南那邊去收集素材,實在是偏熱帶的環境,想要搞工業化還是種田招工都要方便的許多。

因為船上帶的各色種子數量還挺多,即使是宋時提前修好的四個溫房也不夠用,大部分還是挖地窖儲存了起來。

不過倒是空出來一部分送到了食堂,所以宋時當晚終於吃上了一頓現代的家常飯菜。

陳雲對於宋時做的溫房非常感興趣,和宋時交流了一段時間後,直接在離溫房最近的地方開始了育種工作,可謂是一刻也不願意耽誤。

天氣一日寒過一日,城裡的基建基本完成了,沒完成的也只能暫停,實在是天氣過於寒冷了,

永明城的港口雖然早年號稱天然不凍港,但是實際在小冰河時期的極端天氣下,港口內灣雖然只有些許薄冰,但是外灣早已無法通船了。

-

龔敬也是在外灣堪堪快要結冰的時候才擦著冰從倭寇那處回來的。

銀礦的利益雖然巨大,但是由於掌控銀礦的倭寇集團並沒有走透消息,即使是在倭寇本島也只有極少數的勢力知道這回事,被龔敬摸清後,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而面對本島那散亂如沙的各方勢力,龔敬他們在摸透了當地信息後,直接一力破千巧,打著大魏的招牌直接入駐本島,宣稱要追責當年大魏抗倭援朝時期的傷亡情況。一時讓當年因為那場戰爭而膽寒的勢力們紛紛避其鋒芒。

當年被豐臣秀吉幾乎統一的本島,由於野心太大,也可能是想要消磨本土還不太聽話的其他勢力,於是策劃了一場龐大的計劃,通過日本和朝鮮之間的對馬島開始發難,試圖征服朝鮮,並以朝鮮為跳板,進一步入侵大魏,將整個大魏吞併,並且定都當時海上貿易最為繁茂的寧波。

豐城秀吉確實有狂妄的資本,朝鮮在他的大軍勢如破竹的進攻下,不過月余,迅速陷入困境,首都失手,王室北遷,王族直接逃入了大魏遼東地區,不肯回國。

最後被得到消息的大魏派李家兵出征,聯合抗日,幾經輪番對戰,即使是李家軍人數遠少於日軍的情況下,卻依舊不落下風。

在面對大魏精兵的持續數年的攻擊下,堅持不住的豐臣秀吉病死在日本,其下的勢力更是受到了強烈的衝擊,頓時散亂一地,倉皇逃回本島。

這幾十年來都還未調整過來,如今聽聞大魏派兵來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

得知大魏派兵只是想要駐守方便海船貿易後,才鬆了口氣,喜上眉梢。自從抗倭援朝之戰後,大魏就對日本斷絕了海上貿易,所有的交易都要靠一些走私的海商番人,不僅比起正經交易貴上數倍,所運過來的東西也是越來越少,甚至因為過來的商船也越來越少。

日本本土資源匱乏,為了求生,那些本地散亂的武士直接轉為倭寇,在海上興風作浪,燒殺搶掠,甚至入侵大魏沿海地區,早已成為一害。

大魏駐守對馬島的時候,倭寇本島就已經有人心生警惕,如今看大魏果然派兵還以為即將一場大戰。

沒想到,大魏入駐後,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追查倭寇剿匪的名義誅殺了一夥盤踞在石見的勢力,然後沒有任何要擴張勢力的意思,反而開始在本島駐守劃分地盤。

然後迅速融入了日本當地的勢力,順便拉攏了占據銀礦那家的敵對勢力,拉一派打一派。

不知道當地有銀礦的德川家族,在得到特殊的對魏交易貨單後,也不得不接受了大魏的入駐,並且開始為了這些大魏的軍大爺方便提供奴隸。

缺乏足夠人力開礦的龔敬自然是笑納了,回敬了一船交趾的大米。

留下足夠掌控當地形勢的手下後,對著本島勢力全部震懾了一番後,龔敬才放心回到永明城,只是永明城的人手不可避免的縮水了。

沒辦法,銀礦事關重大,不管是龔敬還是李家軍都不可能放著不管。

但是現在大魏朝中形勢並不好,京師陷落並不能阻止黨爭的蔓延,雖然因為結冰期已經斷了永明城這邊的開支,但是原本盤踞京師的女真人有南下的趨勢,朝中的開支一直沒有短少過,黔地的白蓮教勢力也是蠢蠢欲動,已經將手伸向了湖廣。

南方的稅收已經越來越難收上來,大魏正在失去對整個中原的掌控力,哪怕是龔敬拿下日本銀礦的好消息傳來,太子也只能死死捂住,不敢泄露分毫。

要不是手上的人手不夠分兵兩路,需要留下足夠的人手對抗女真那邊,龔敬真想留下來將整個日本島翻個底朝天,雖然宋時推測這個銀礦儲量很大,但是如果能多找到幾個自然是皆大歡喜。

龔敬實在有些看不慣這些倭奴,可惜任務為重,只能先留下幾個探子擇機而動,只要本島還是一盤散沙,容後再議,問題也不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www.loushuwu.cc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