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君這才拆開那信,念給了皇上。
許煥文八百里加急遞來急報,說是江南亂了。
原來,四川的那批水匪,竟然順著長江,去了江南。
這群水匪抵達江南後,沿路給流民分發糧食,打著劫富濟貧的名義,一路壯大隊伍,如今已經飛快地壯大到了五萬人。
而且,他們雖然是水匪,到了江南之後,竟然以騎兵作戰為主,不斷襲擾江南的幾座城鎮。
他們的首領袁好女,雖是女子,卻是比男人還強的悍將。
她帶著騎兵迅捷行動,還極為利用地方軍隊防線的薄弱處突襲,如今竟然攻占了豐安縣。
豐安是江南的文化重鎮,是連接建德和桐廬的陸路重鎮,還是錢塘江支流的水運重要節點,極為重要。
袁好女帶兵入城之後,便劫掠官府糧倉分發給百姓流民,靠著「劫富濟貧」的口號,安撫住了城中的百姓。
更可恨的是,袁好女一入城,就將城中的世家和富戶劫掠了一番。而且,她還將富戶的家產分發給城中的百姓,百姓們無知,竟然對袁好女和她的叛軍擁戴起來,甚至,有不少女子投軍。
但這還不是最讓許煥文痛心的。
最讓許煥文痛心疾首的是,被譽為「江南第一世家」,歷經三朝更替,傳世十五代,以「孝義、禮教、規訓」治家,還曾寫出《方氏女子訓》這樣女書聖典的方家,竟然被袁好女殘忍屠殺。
第392章 你是在幫朕,還是在幫大將軍王?
豐安方家,以孝義治家,家規森嚴。整個家族三千餘人皆同居同食,在豐安甚至整個江南,方家都極具影響力。
大齊女子們如今遵守的「夫為妻綱」、「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等女子禮教,最初都是方家的祖先提出的。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傳承了十五代,在大齊這個朝代建立之前,就已經在江南根深蒂固的方家,竟然在一夜之間,全都沒了。
不僅如此,方家的傳世書籍,也全都被焚燒殆盡。家族的財富,也全都被叛軍掠奪。
許煥文得知此事之後,悲傷地痛哭了一整夜。
他實在是自責,若是他早些意識到袁好女此人的可怕,興許豐安就不會被攻占,方家也不會被滅門。
許煥文做為江南總督,本該肩負著剿滅這群叛賊的責任。
但是,他雖然管轄著八萬官兵,可這地方軍隊,常年因為糧餉不足,缺乏訓練,實際上的戰鬥力,根本就比不上正規的軍隊。
更重要的是,這群悍匪訓練有素,絕對不是普通的匪徒,根據許煥文判斷,他們的作戰能力和朝廷里最精銳的十二衛也不相上下。
許煥文這才不得不求皇上派兵鎮壓,他也願意承擔一切罪責,為江南的叛亂承受皇上的處罰。
香君念完信,立刻一臉的惶恐。
「皇上……臣妾的哥哥有錯,竟然讓悍匪攻下了一座城池,但請皇上念在哥哥一直盡心盡力為您辦事的份上,饒哥哥一命吧!」
陝西的流民造反,皇帝還不怎麼放在心上。
但江南不同,江南是朝廷的賦稅重地。
聽到這份密報,皇帝終於是推開了身旁衣衫不整的美人,起身道:「把信拿來。」
香君立刻將信交給了萬里春。
萬里春把信給了皇上,皇上又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情緒激動,皇上脖頸間的血管變得極為清晰,甚至能看到泛著黑……
那樣子,就像是香君上一世,第一次給皇帝侍寢的時候皇帝的模樣。
皇帝神色陰鷙,自言自語道:「哪裡來的這樣善水戰,又善騎兵作戰,還裝備精良的叛軍?」
「皇上!哥哥絕不敢對皇上撒謊,一般的叛軍,也不可能攻占豐安那樣的重鎮啊!」
「朕知道。」
皇帝的眉心跳了跳,心中升起一種極不好的預感來。
大齊開國以來,對百姓的鎮壓和管理一直極為嚴酷,所以,民間是絕不可能忽然冒出這樣的一批兩萬人的兵馬的。
皇帝多疑的性子,立刻就懷疑起這件事,背後有朝中之人的手筆。
誰能逃過鹽鐵的管制,造這麼多的兵器?
大齊的馬戶都是有定數的,每年朝廷收的馬,馬戶都交不上來,又是哪裡來的騎兵?
還有那大船,皇帝知道,民間有本事造船的人可不多。
再加上,兩萬士兵的訓練和糧餉,可是要花不少錢的,誰有那麼多錢。
皇帝腦海里浮現出一個名字來。
難道是他?
許煥文管理江南頗有成效,興許,顧家著急了……
這是皇帝的第一個念頭。
但隱約,皇帝又覺得不對。
顧家和方家沒有矛盾,甚至方家和顧家還有姻親關係,有什麼必要,將方家滅門呢?
顧家若是要拿回對江南的控制,最不應該動的就是方家。
就在皇上思索著的時候,外面又有侍衛求見,說是雁門關送來了密報。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