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满唐华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满唐华彩 第659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段俭魏道:“主辱臣死,我等不怕死。大军逼来,唯齐心戮力,拼命一搏,才可能有一线生机。”

南诏诸首领、大将被激励,纷纷上前大喊道:“我们不怕与唐军一战!”

阁罗凤这才抹了眼泪,摆出坚决之色,他转向他的官员、子民,缓慢而沉重地点了点头。

“那就战。”

十月初九,南诏王于佛顶峰上的金刚城设坛、祭祀。

他向皇天后土诉说了他的委屈,并问天地此战可否胜。

“大唐若纳我,还是我的君父。今不我纳,即是我的敌寇,可我南诏小国,胜得了大唐吗?”

问罢,阁罗凤叩首至流血,于是满城皆哭,一时间苍山、洱海也为之黯然。

天上,远远而来的那一大片乌云终于遮住了太阳。

“上苍回答我了?”

阁罗凤抬头看去,喜极而泣。

“都看到了吗?上苍回答我了南诏必胜。”

“必胜!”

“必胜!”

……

郑回站在众人之中,渐渐为这气氛所感染,他开始希望这满城百姓能够免遭鲜于仲通的屠戮。

他还算了解鲜于仲通,知道那是个会为了前途屠戮太和城以消君王之怒的人。

“郑先生。”

杨子芬走了过来,低声道:“我这次出使唐军大营,听说了一个关于你的消息。”

郑回诧异道:“烦请告知。”

“我听说,鲜于仲通已向唐朝廷禀奏你叛逆大唐……”

“不。”郑回忙应了一声,道:“此番被俘的官员无数,授南诏官员的也比比皆是,是名单里有我?”

杨子芬摇了摇头,道:“鲜于仲通只禀奏了你一人。”

“为何?”

“伱代王上写了降书。”

“可那是降书啊。”郑回道:“南诏归降,这是整件事最好的结局。”

杨子芬笑了笑,道:“郑先生,你能当一个能臣,却当不了一个权臣。南诏归降于两国百姓是最好的结局。可大唐皇帝的威严该往哪里摆?”

郑回没有心思考虑这些,脑子里嗡嗡作响,想到的只有他的家人。

不多时,阁罗凤招人请郑回过去。

“郑先生,你的事我已听闻了,都怪我。”阁罗凤倒也坦荡,道,“我请你代我写降书,其实是想让你为我效力,但我确实没想到这会坏了你的家人。圣人他……以前一直是很大度的。”

郑回原本还绷着,听到最后一句话,猛地落下泪来。

“先生,你我曾为大唐臣子,我也曾与你有一样的境遇,张虔陀欺我,恰如鲜于仲通欺我。”

说着,阁罗凤上前,声量拔高了几分,道:“今我敢与大唐一战,护我尊严、护我子民,先生可敢助我一臂之力?”

从“郑县令”到“郑先生”再到“先生”,随着这三个称呼的变化,郑回的心境也大不相同,他只是明经及第,在大唐是最不起眼的存在,到了南诏却被如此重视。

仅凭在西泸县的一点政绩,能被阁罗凤高看至此,正应了那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他抬起头,抖动着嘴唇。

“敢为王上效死!”

***

十月十三日。

苍山山脉绵延,在龙尾关西南方向,有山峰名为“哨丫口”。

唐军正藏身于此。

一队骑马绕过苍山,进入了唐军营地。

负控哨探的李晟大步走向王忠嗣。

“节帅,薛郎到了。”

刁丙、刁庚的长相扮不了吐蕃士卒,没被薛白带走,正在营地里发愁,闻言大喜,倏地站起来去迎,因太激动而抢到王忠嗣前面,被人一把拽到后面。

兄们俩在这些河陇健儿面前也没脾气,老实跟在后面,探头看薛白无恙了,才松一口气。

薛白风尘仆仆,已与王忠嗣低声说了几句,之后两人走过了大帐。

“节帅想必看清龙尾关的地形了,不好攻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