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满唐华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满唐华彩 第875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到了中午,当火苗开始在下方窜起的时候,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小池。

这是一处天然矿泉,透澈清凉,池边不远处有個石窑,被人用石木搭盖成了寺庙,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姑姑庵”三个字。

此时庵中并无动静,不知是已荒废了,或是里面的尼姑看到着火逃走了。

倒是在庵门处掉落着一条腰带,闪着玉光,像是官员的蹀躞带,也不知尼姑庵里怎会有这样的物件?

他们顾不得细看,匆匆在灵官池里泡湿了衣物,用湿布裹着口鼻继续避火。

“没路了!”

前方又是一片巨岩,如铜墙铁壁一般。

“有路,那是剑劈石。”

到了近处,才发现那石壁从中开裂,显出一条石缝,宽不过半步,只许一人通过,果然是如剑劈出来的一般。

挤进剑劈石,上方有水滴到了头上,是山上的雪水融化了顺着裂缝往下淌。也是因为水流常年冲刷,剑劈石里面的石头并不锐利,不会割伤他们。

但不知躲在这里会不会被山火蒸熟。

“啊!”

杨玉环忽然尖叫了一声,停下了脚步。薛白撞在她身上,抬头一看,竟见到一条黑色的巨蟒正在石壁上方蠕动,极是骇人。

它该是在夏季于此饮水、冬季在此冬眠,今日被火势惊扰,提前醒了。可惜它很快便滑过山岩不见了,不肯带着他们逃命。

穿过剑劈石,再前方则是阎王砭。

那是处在另一座绝壁上的,形似虎口的一个石洞,因洞口高度有限,人不能从中走过,只能匍匐着爬行,动作像是蛇一样,故而此处又名“蛇过道”。

爬进去之后便发现里面并不平坦,有斜斜的坡度,更骇人之处在于,转过弯之后,可看到它下方的万丈悬崖,一旦爬不动向下滑去,便要葬身于深渊。

杨玉环爬了一会,双臂发酸,偏是洞内太低,连屁股都抬不起来。等到前方坡度愈陡,她手捉到一片湿湿的苔藓,不能借力,身体便开始下掉。

她登时吓得花容失色。

不知所措之际,薛白一手捉住她的脚底,将她往前一送,送出了洞。

眼前豁然开朗,杨玉环翻身坐起,拍着胸脯只觉惊魂未定,终于知道此地为何名叫“阎王砭”,又想到自己真是当了一回白蛇。

“啊!”

忽然,一声惨叫响起,久久不绝,直到渐不可闻,是有人掉下阎王砭了。

“怎么能掉这么久?我们爬了有这么高吗?”

“秦岭本就比关中平原高很多。”

薛白语气虽平静,眼神却显出些悲凉之色。清点了人数,身边已只剩六人。他拿出纸笔把死者的名字都记下来,以便回去之后抚恤。

幸存下来的诸人却没有就此安全下来,下方的山林已完全被点燃,大火对他们垂涎欲滴,不时向他们吐出一条贪婪的火舌。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再次到了两座巨峰之间。

前方是千仞绝壁,下方是万丈悬崖,唯有一座小桥正在深涧上摇摇晃晃。

桥这一边钉着两桩青冈木,用茶杯粗的龙头铁挑檐系着由藤木制成的小桥。而在对岸的悬崖上,桥头则系在一棵向外长出的大树上,扎根在岩石内部,因土层不够厚,虬盘的根部露在外面,像是一把铁犁挂着岩石。

“有别的路吗?”杨玉环小声问道。

薛白遂看向了那充当向导的手下。

“没有,这是通往元始天尊峰的必经之桥,叫‘黑虎桥’,也叫‘奈何桥’。”

“为何叫‘奈何桥’?”

这问题不用回答,那勇士指了指对面,道:“那边有玉皇洞,穿过洞,山道就好走些,下方也没有草木,想必火烧不到这里。喏,洞口那块石头很像将军吧?名为‘将军石’,像是驻在南天门的大将军……”

说话间,李隆基已率先过了桥。

“王留根,汤老四,你们跟上。”

遂有两人连忙跟上,看护着李隆基。

风吹动藤桥,晃晃悠悠,看着极是吓人。

高力士虽姓高却十分恐高,一路强撑着走到这里,终于感到双腿发软,扶着身后的石壁坐下,道:“只要圣人无恙,老奴只能送到此处。”

“高将军。”薛白扶起他,道:“闭上眼就过得去了。”

这种情形下,激励却是有用的,高力士站起身,深吸了几口气,道:“老夫走在最后一个吧。”

“好。”

薛白遂让杨玉环先走。

李隆基已经颤颤巍巍地走到了对岸,扶着大树下了桥,爬向了玉皇洞,以他的帝皇身份倒有些玉皇归位的意思。

而跟着他的两人,一人也已下桥,跟了过去;另一人则下了桥之后,拽住了摇晃的藤桥,方便杨玉环过来,嘴里喊道:“汤老四,你跟着圣人。”

“知道。”

因李隆基一句“好圣孙”,以及说要传位给李琮的态度,这一路而来大家确实也是相扶相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