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满唐华彩》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满唐华彩 第1037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

李希言不敢相信,这场夺权的幕后主使之一,竟是一直以来被他认为是空有诗才而不擅实务的李白。

当扬州城中的各级官员、将领簇拥着他回到衙署,说是要商量该如何说服雍王统兵,实则是挟制、架空他的权力,他便看到了他们口中那位“先生”。

“李太白!”李希言当即喝道:“你可知你等所为乃谋反大罪?”

“太守误会了,白无官无爵,万不敢谋反,唯有一腔热血欲报效社稷。”

李白在这种时候还十分洒脱,答过之后,也就不再理会李希言,只与众人商议着该如何说动雍王统兵平叛。

他们说到兴起,李藏用还一拍大腿,道:“今日忘了把太白先生的诗拿出来,那诗豪气,雍王若听了,必愿带我等建功立业。”

“不错!”元景曜朗声道:“我便是听了太白先生的诗,心潮澎湃,决意追随雍王!”

李希言听着众人这番说辞,似乎薛白真的不知他们的图谋、也不肯接受他们的拥戴,一切全都是他们擅自谋划,苦苦相逼。

可事情到了这一步,他死都不信。只恨薛白装得太真,分明是狼子野心,偏演出了一副忠诚坦荡的模样。

奈何他再悲愤也无用,诸人的立场都与他这个宗室重臣完全不同,正拍着手大喝李白的诗。

那是一组诗,名为《颂雍王功绩歌》,乃是李白根据这些年薛白的功绩所作,也带着对其接下来平定战乱,使天下海晏河清的期待。

堂中诸将正是为诗中气魄所感,选择追随雍王。

“雍王正月将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

“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燕鹜池。”

如今其实已是上元元年的三月,可实则是旧历的正月。

众人或还不习惯用新的岁首,或是不满于天子重用宦官,遂故意将这三月说成正月。

一首诗念完,又是下一首。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这说的是安禄山叛乱以来,雍王扫平天下的战功,以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隐隐又有对如今天子一度罢雍王之权的不满。

而这又何尝不是李白自比谢安?

不论如何,这些诗确实是十分提气,众人一首又一首地放声高歌,愈发坚定了要请雍王统率他们的决心。

李希言在一旁听着,终是长叹一声,无奈地闭上了眼。

他知人心所向,不是自己能轻易能扭转的了,若冥顽不灵,恐有性命之忧。只好答应带头再去劝雍王担当大任。

于是,连着三日,都是李希言领着诸将官到薛白宅院外苦苦相劝,薛白每次都是拒绝。

可随后各州都有将领赶来,声势愈发浩大,薛白见众望所归,实在无法拒绝,只好提出了几个条件,把戏演完整。

“我擅离职守,实则触犯了朝廷律例。路过扬州,恰逢李璘叛乱,蒙诸君不弃,只好担当大任。今须约定,一则我是暂代其职,若圣人委任了新的江淮督统,我便立即卸任,返回范阳,诸君不可挽留……”

第542章 服众

李希言像吞了一只苍蝇般难受。

在他看来,薛白那一副夺了权还惺惺作态、装成大唐忠臣的样子,完全是枭雄所为。若放任下去,等平定了永王之乱,离雍王之乱也就不远了。

他在府署中长吁短叹地来回踱着步,遂有幕属问他为何忧心忡忡,欲为他分忧。

正待开口,李希言却狐疑了起来,看了对方一眼,道:“你莫非也如元景曜一般,为了前途富贵而投靠雍王了吧?”

“太守何出此言啊,难道世间无人再关心正统不成?小人虽蠢钝,却分得出是非对错。”

李希言听了,不由泪如雨下,与这幕僚相拥而泣。

末了,他才问起对方的姓名。

“小人赵侃,是广陵郡衙一小吏。”

“好义士。”

换作以往,这等小吏根本没资格与李希言交谈,如今却可委以重托。

“老夫如今也不知该信任谁,难为你一片忠心。这时局,永王把天子逼出了长安,雍王夺了江淮兵权,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赵侃便道:“太守不必过于忧虑。”

“哦?”

“小人蠢见。打仗,打的都是钱粮,依大唐惯例,将士们离开本镇出征,钱粮开支皆是由朝廷负担。今朝廷既无诏书,广陵郡不该出这笔军费,雍王虽夺了兵权,实则接手了一个麻烦。”

李希言一点就通,立即明白过来。

只要他不给薛白军费,薛白发不出军饷,很快就会失去将士之心;而薛白若向江淮征收军费,则会失去民心。

李希言没想到衙署里还有这样才干不凡的吏员,十分欣慰,又问道:“依你之见,老夫该如何行事?”

“太守不妨称病,待雍王前来索要军费,推诿不给即可。”赵侃道。

“不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