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婁俊才最後在奏表里還提了一言:古有妖姬禍國,皆因女子生怨恃寵,公主若無心愛之人便罷,然今怡華公主已然成婚生子,若眾朝臣罔顧她意願,硬逼其改嫁,後果請參照最近傳頌的《公主秘史》,當然,此絕非臣危言聳聽,聖人都曰言女子心如針,爾等如此欺辱,焉能望她以德報怨?
再者,女子外嫁從夫,為母國貢獻者作用微小,弱小者甚至不足以在外族生存,男子性本剛強,遇苦難者多有從泥沼里爬出來的勇者,我輩當以此為標榜,拒絕以女子血淚鑄以假象的和平,以上,望諸位大人深思深思再深思。
很好,正話反話都讓他說完了,且看皇帝在御座上興高采烈的模樣,明顯是被千秋萬代之詞給蠱惑出了滿腔熱血,卻哪還記得,上述種種於國有益的薦言,基礎在於君臣一心,國邦穩定。
可當今的朝堂穩麼?
凌湙借婁俊才之手,一舉將通往流芳百世的治國之策獻上,誰要敢提反對意見,很好,滿天下的讀書人一人一口唾沫,噴也能噴死你,也就現在沒有網絡,不然,定叫那些人見識見識道德綁架的威力。
武大帥感覺的沒錯,這就是個不折不扣的陽謀,懂國事的諸位大人知道這計不可行,然而,架不住他們有一位看不情形勢的皇帝陛下。
朝議持續了七天,和親的決定徹底被否,寧琅被怡華郡主從天牢里搶了回來,雖受傷憔悴,可夫妻二人到底沒有勞燕分飛,還白撈了個公主和駙馬的名號。
封都封了,總不能出爾返爾的再收回來,陛下一言九鼎,可丟不起那個臉,再有朝臣的注意力都被名為考察團的質子事件吸引,竟無人出言收回敕封之議,寧家喜提公主一名。
陳氏見兒子平安歸家,大鬆一口氣後,便也不懼公主威儀的衝著怡華道,「你該感謝你五弟,若非他在邊城運籌帷幄,此刻你該在和親的路上,而我兒也將受你拖累而死,公主,從你挑中我兒時起,我便一直對你不滿,我不滿你一個二嫁之女,拖綴著前夫之女,卻硬要了我兒為婿,不滿你年長我兒五歲,不滿你慫恿我兒離家,與父母親慈不和,如今我兒更因你之故,差點命喪黃泉,我前次求你高抬貴手下和離書,句句真言,即便你現在貴為公主,我也依舊希望你與我兒和離,公主,你身份貴重,天下男兒盡歸你取,我兒文才武藝均非上乘,他也無爵可繼,無前程可期,我實不知你看中了他哪點……」
說至此處,陳氏眼中終是落了淚,哽咽道,「我已經失去了一個兒子,不能再失去琅兒,你也生養了兩個孩兒,當知道做母親的心,每夜輾轉反側時,我便恨你奪了我兒為婿,生攪了我家的安寧……」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