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9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凌湙點不擔心他的快遞業務搞不起來,因為他有別人沒有的優勢,就是馬匹量非常充足,人兩匹輪換著騎,馬歇人不歇,送信一日達,整個涼州相信不會有人敢出這樣的狂言,等他騰出手來,將沿途的衛所連成網,這項業務只會更便捷。

之前武大帥沒來的時候,凌湙就著涼州整個周邊的堪輿圖看了看,發現衛與衛之間,府與府的官道,修的都是一段段的,出了府城兩里外,就沒有個好走的道了,哪怕定期有徭役修路,也只能將坑窪處填平,路沿子修直,至於路基表面,仍然雨天一腳泥,晴天一身灰的。

凌湙的盤子大了,心也就大了,城內毀損的房屋還沒蓋好,他下一步規劃就定了。

修路,要想富先修路,他要把整個涼州的府城全都織成網,衛所與衛所之間的路,全部修整成馬車在上面奔跑,也不會顛的人七暈八素的磚石路。

此時的勞動力都很廉價,修路屬於城基建設的必服徭役,每季都會往平民百姓家裡攤派徭役,再有各府內大牢里的免費奴役,官府一文不出,有良心的搭兩頓稀薄的湯水,沒良心的還要百姓自帶乾糧服役,凌湙若然做這項工程,便是不給工錢,只要對外招貼告示上註明三餐管飽幾個字,多的是人來做工,所以,這雖是項浩大的工程,花費卻並沒有想的那般巨大。

一旦路通,許多府之間的商貿就可以串起來了,在這個物資因交通不達,造成的民物匱乏,山貨賣不出好價錢的年代,一支可以將民用所需送至家門口的快遞鋪子,絕對可以攪動整個州的經濟。

更重要的是,涼州有一面城是對著關內的啊,對、就是登城,規劃好了,按理不會是北境三州最窮之地,奈何前有秦壽竭澤而漁,霸著登城收巨額城門稅,阻了多少往來商戶,後有韓泰勇不事民生,放任州內百姓自生自滅,守著山貨無處售賣,只能任由外來皮貨商賤價收走,兩人占著這樣的優勢,禍的百姓窮苦度日,真真是叫人厭恨唾棄。

他打算把登城打造成三州交匯樞紐地帶,關內外的大型貿易市場,就目前他們現有的易儲存豆製品,先往關內輸送,百姓手裡的皮毛,山貨再也不用賤賣給外來的皮貨鋪子,還有小件的民生鐵器,比如鍋、鏟等物,也可以走私試水,起碼靠近登城沿線的縣城百姓,會非常需要這樣的趁手工具,只要打通平西、玉門兩縣主薄,在這偏遠的連衛所巡營都巡不到的地方,普通百姓的生產生活多少能改善一點。

邊城有私鐵鋪子的事,北境三州的百姓基本都知道了,只是大家明面上裝不知道,大帥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縱容著,於是經過小一年的輸送,整個北境有三分之一的人家,都已經用上了鐵鍋、鍬、鏟等物,沒有人舉告,大家默契的對外來者三緘其口,便是日常使用,也都是用完就收進地窖里去。

大家苦鐵器物什已久,現好不容易有人敢冒殺頭之罪做這些,價格還收取的那樣合理,沒有居奇高價斂財的意思,這樣的地下商貿,誰要是敢捅出去,就是全民的罪人。

唾沫星子淹死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