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24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這是他在意識到朝廷,是有意卡著武景同世子爵不給的時候,想到的最高明謀,要用一份足以功高震主的功績,逼迫朝廷表態,在民心與刻薄有功之臣間,不得不妥協給賞。

為此,他甚至鋪設好了後續一切事宜,將所有的風頭和露臉機遇,全往武景同頭上戴,引導他分析戰局,預先設伏等有關於明面上,能在眾將面前有言有據的書面和理論功夫,連武大帥都在武景同出兵之前,給予了刮目相看的讚許,不管武景同是不是真的成長了,但於此戰而言,他到底是清楚了前後牽扯,以及打好這一戰的全局走向和重要關聯,這就奠定了武景同獲得認可的基礎,也令凌湙放心了許多,至少這次的戰功,會有足夠的說服力,完完全全將武景同推上位。

他唯一的疏忽,就是未算上酉二對他的崇敬,對於凌譽寫在奏報里的讚譽之言,全然未提警醒,以及未察不對,因為在酉二心裡,他家主子當得起這樣的誇讚,況且那麼長長的一封奏報,才在結尾處提了那麼一小段「武景湙」的功績,根本也不足以引起被捧殺的戒心,連書寫人凌譽,也未往捧殺上想,視為很平常的巴結之舉。

畢竟自己的命現在是在別人手裡麼,討好巴結上隻言片語,亦屬官場正常社交。

寫的人未覺有異,審的人未覺有詐,送的人更不會知道這一封手書會引來什麼後果,在凌湙忙著替武景同壓陣腳的時候,歷史的拐點就這麼悄然出現了。

搞政事的,心思都賊多,且敏銳,以往的奏報上頂多綴個武帥義子的名號,不會有夸言,亦不可能出現其在戰事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的給人一種他始終在的信號。

在,卻不爭功,表述出自己與武氏同進退的意思。

凌湙防備著京中背刺,遠隔千里也要控制著文殊閣三分之一的議事權,與闞衡、袁芨,以及掌控在手的段高彥,達成同制聞、關、莫、黃四位閣臣的同進退協議,基本能控制住朝議走向,而讓他意識到闞衡有小心思的關節點,便是出在了武景同世子爵的冊封上。

袁芨對北境是沒有敵意的,甚至清醒的知道武帥府對於北境,對於大徵而言的重要意義,他不會在武景同的事上卡附議章,黃銘焦屬於牆頭草,有保川府的鹽井收益在手,他也不敢卡附議章,段高彥是自己人,更沒有理由卡,所以,當請封的摺子一而再的被打回來後,凌湙便知道了闞衡的態度。

聞、關、莫三人是一體的,他們反對有站住腳的理由,因為本身就與武大帥有隙,卡他兒子的請封,實屬正常敵對之舉,但闞衡出其意料的也跟著卡,就屬別有用心了,為此,凌湙直接解退了他薦來涼州,輔佐他公務的幾名僚屬作為警告,並從此予他留置心眼應對,否了他更進一步的合作交好,與之漸行隔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