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歡迎回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但這套房子裝修畢竟已經有十多年,無論硬裝還是電器都有些老舊了。水槽邊的台式洗碗機還是前幾年叢欣給添置的,這時候打開一看,顯然長遠沒用,連插頭都拔了。

叢欣對這裡熟悉得好似自己家,探手到機器背後插上電,又打開弔櫃找出軟水鹽和洗碗塊,一邊弄一邊說:「平常就他們兩個人,做飯簡單,總共沒有幾個碗,順手就洗了。」

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時為不是沒有考慮過。每次跟老人談起,問他們是否需要請個保姆,他們總說不要緊,小區門口就有社區食堂,哪天不想做飯了,兩個人散步到那裡吃,吃完了再散步回來。居委會還有助老服務,可以在食堂打了飯送上門。

「現在還能自己弄,就自己弄弄。」這句話是沈寶雲和朱明常總掛在嘴邊的理由。

但其實也就這麼一說,聽的人都知道他們要求高,朱明常看不上別人做的飯,沈寶雲看不上別人收拾的屋子。這大概也可以算是一種職業病,且由來已久。

1955年,據說是為了滿足外交接待的需要,江亞飯店重新開業。當時的員工有時候的老人,也有新招的工農兵子弟,沈寶雲和朱明常就屬於後者。

那一年,兩個人都才十六。

跟那個年代絕大多數青年一樣,朱明常的志向是當兵,可惜那幾年正好趕上裁軍,他又只是個碼頭工人的兒子,能分配進國營飯店後廚做雜工,已經是不錯的出路了。

沈寶雲從近郊來。同村女孩理想中的職業是國棉紡織廠的擋車工,她卻被安排到飯店做了清潔工。親戚里有在市區做娘姨的,常被人看不起。在她的觀念中,去飯店鋪床打掃也跟做娘姨差不多。單位領導做了好幾次思想工作,勞動光榮,不分貴賤,她才慢慢接受。

就這樣一做幾十年,直到光榮退休。

如今,兩人都已經八十五歲,身體沒什麼大毛病,人也精神,一向自己照顧自己。諸如視頻電話、電子支付、叫車、訂票、網購之類,他們也樣樣都會用,一點不用小輩操心,走出去仍舊是一對極其乾淨利索的老太太老先生。

但時為看得出變化,這次回來,他們又衰老了一些,頭髮更白,動作也慢了。

方才吃飯的時候,他無法不注意到朱明常捏著小酒盅的手微微顫抖,那是曾經教他用刀的一雙手。以及廚房冰箱上磁鐵吸著的一張紙,上面是沈寶雲工工整整的字跡,列著兩人每天要吃的藥和保健品,按日子打勾,以免多吃或者遺漏。這樣的checklist大門口也有一張,是出門前的注意事項——煤氣關了嗎?電器關了嗎?手機帶上沒有?

時為想,自己確實應該回來。但這念頭反覆出現,又讓他覺得惘然。人都已經站在這裡,還在試圖說服自己,這就是他選擇回來唯一的理由。

等收拾完廚房出來,朱明常和沈寶雲正坐在客廳沙發上看電視。

時為跟二老打了聲招呼,叫上叢欣,去她車上拿行李。

這次回國工作,酒管公司給他的package帶住房補貼。他沒要公司安排的服務公寓,選擇另外租房。房子是委託行政部租的,就在同一個小區里,只隔一個門洞的十一樓。

叢欣跟他一起上樓,進屋放下東西,里外看了看,推窗東望,說:「住這裡也挺方便的,離飯店不到三公里,坐公交車一站路,或者你在門口掃輛共享單車,騎過去也就一刻鐘。」<="<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