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歡迎回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兩人一個騎的慢了些,另一個跟上來,漸漸同步。

「你想怎麼做?」叢欣問。

時為回答:「把行政酒廊的供餐換成半自助式的,客人入住的時候在前廳選餐,其餘水果、點心、酒水自助。我們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備料備餐,浪費更少,品質也能提上去。」

叢欣笑了,這甚至就是她的想法。

她五月份去法國走的那一遭,考察了不少酒店,當時已經想過這個問題。以江亞飯店的規模和定位,應當參照的是巴黎白馬、利茲、雅典娜廣場那樣的模式,與其提供鋪張但平庸的自助餐,不如走更精緻的半自助模式。如果將來再擁有一家能讓人為它特地計劃一次旅行的餐廳,那就更好了。

「你能做多少種不同的選擇?」她問。

時為說:「你需要多少種?」

叢欣說:「七天,不同的菜單,可以嗎?」

時為握著車把望天,重複她的話:「七天,不同,的菜單?」

叢欣看看他,問:「能做嗎?」

時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說:「你要我做當然是可以做的,但是我算過全日制廚房培訓和研發的預算,雖然半年了基本沒動過這兩筆錢,但原本就比中餐和西餐廳都要低不少……」

總之一句話,又是一個「得加錢」。叢欣單手脫把,抓了抓頭髮。

時為笑出來。

直到她又轉頭看他,他才不笑了,說:「你別撓頭了,不就是七天不同的半自助菜單嘛,我給你想辦法。」

第27章 五百英里

時為回到職工樓的那個夏天,朱明常教他做菜的時候,經常對他說起自己剛入行時的事。

那是1955年,當時的朱明常也是十六歲,在後廚做雜工,也就是後來粵菜流行起來人們常說的打荷。

不管叫什麼名字,雜工或者打荷,拿的都是廚房裡最低的工資,乾的是最苦、最累也最髒的活,每天最早上班,夜裡最晚下班,磨刀,洗鍋,備料,擦洗灶台,打掃衛生,這些準備和收尾的活兒都由雜工來做。

但雜工雖然辛苦,卻也是最有機會學到技術的崗位,每天從一早干到深夜,給後廚的老師傅打下手,只要人足夠勤力,足夠有眼力見兒,做上一陣,廚房裡怎麼回事就能摸清楚。

而中餐廚師一般都是師徒制的,做師父的總有幾樣獨門秘技,不可隨意外傳。於是便有個約定俗成的規矩,雇雜工絕對不用年紀大些的熟手,怕養不熟捂不熱,也怕是同行來偷師。

所以這個崗位上都是剛入行的小孩,十幾歲的年紀,什麼都不會,甚至有些木頭木腦,就像當年的朱明常。

而當年的師父還是民國時候留下來的老人。江亞飯店雖然已經變成國營單位,後廚的老廚師們總還保有著些過去的習氣,講究的也還是過去的規矩。<="<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