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鳳城人家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姚培康離開軸承廠後,在城外租了幾間平房,自己開了一家太陽能熱水器加工廠。他夏季製作太陽能熱水器,冬季加工採暖爐,後來他還加盟老萬鍋爐廠,為其代銷高檔鍋爐。

姚培康與鐵傢伙打了多半輩子交道,他對於對各種鐵器的加工無師自通,一切活計都信手拈來。為了第二次創業,他充分發揮了愛動手動腦的優勢,日夜鑽研家用太陽能的構造,藉助於在軸承廠學到的技術,努力改進加工工藝。同時他不恥下問,多方向人請教相關的技術,最後他研發出具有獨特優勢的家用太陽能和採暖爐,他那超強的動手能力,是他成功的主要因素。

解決了技術的問題,至於生產所需的材料、設備、人工更是難不倒他,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他的「澤建太陽能加工廠」正式掛牌成立了。

他的工廠規模不大,整個工廠的工人連上他一共六個人,廠房是鳳城郊外的一處農家院落,幾間普普通通的平房。姚培康一人身兼多職,廠長、採購、出納、工人全是由他擔任。每天他帶領工人們在小平房裡辛苦地工作,在這家小小的工廠里,叮叮噹噹軋砸鐵片聲,轟轟隆隆地卸貨裝貨聲,混合著火花飛濺的電焊的噼噼啪啪聲,工人們幹的熱火朝天,院子裡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七八十年代,高科技含量的現代化熱水器,還沒有走入尋常百姓家。那時大多數家庭經濟條件不太好,昂貴時髦的熱水器,讓很多家庭望而卻步。姚培康製作的太陽能熱水器,價格便宜,安裝簡單,關鍵是還省電,深受當地人的歡迎,在當地很暢銷。

他家的太陽能熱水器製作原理很簡單,主要的組成部分是五到十根一米半長的水管子,外加一個長方形的金屬框架。這種水管子,是他們自己用厚鐵皮焊接而成的,結實耐用。把水管子焊接到一個帶有坡度的金屬框架上面,架子高的一頭有一個圓形的儲水器。最後一道工序是把排放到焊接好的太陽能噴塗上黑漆。他家成品的太陽能熱水器的大小和外觀,和現在我們樓頂上的太陽能相差無幾,只不過相對來說看起來更簡陋一些。不過這種太陽能的材料的確是真材實料,他們從不偷工減料,所以太陽能的使用壽命挺長,使用五七六年絕對沒問題,不過它確實是無法和「四季沐歌」這種大品牌太陽能不能相提並論的,畢竟一家麻雀般的私營小工廠和一家大型太陽能上市公司是難以相提並論的。

姚培康的「澤建太陽能加工廠」,在春夏季節加工太陽能,秋冬兩季就轉產加工採暖爐。他製作的爐子種類較多,有一芯一眼兒的爐子,這樣的爐子爐膛只能燒一個煤球。還有兩芯兩眼兒的、有三芯三個眼兒的,甚至還可以更多,客戶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預定。比如街上打燒餅,炸油條的專用爐子,和家用的取暖爐是不同的,他們廠都可以為這些客戶量身定做。採暖爐的型號不同,它們的價格不一樣,一般來說爐子眼兒越多,爐子價格越貴,三芯三眼兒的煤球爐子可以燒暖氣,可以燒熱兩間房子的暖氣片。

煤球爐子主要製作原料也是來自於鐵皮,加上焊接工藝,製作過程並不複雜。

最初姚錦翊家的採暖爐,就是用的姚培康製做的三眼兒煤球爐子,他用這爐子燒了兩組暖氣,一組在客廳,一組在臥室。

這種圓圓胖胖的大爐子,旁邊按著一個像大海碗一樣的水葫蘆,水葫蘆和暖氣相連。爐膛里三個煤球,在火勢強勁的時候,水葫蘆里的水歡喜的冒著泡泡,像一群金魚在嬉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