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學生人數與耗費問題,這院子建得並不算大,比起縣學更是相差甚遠。
前頭是片庭院,栽竹種樹,設石桌几張,供學子們閒談休憩所用。中間修有一方木質迴廊,廊前是二間寬闊空房以作教室,迴廊盡頭有兩間小室,是寧和準備給夫子們的備課批閱之所。廊後則是東建七八矮屋以作學舍,中修木棚以作食堂,西有水房灶房柴房茅房雜房幾間。
一應統共加起來,也不過三五畝大小。但就這三五畝,也足夠把寧和赴考得來的一應賞銀給花乾淨了。只因她頂要用方瓦、牆要用磚石,連床鋪桌椅也樣樣不肯馬虎,耗費自然也就多。
院落將近完工之際,有會木工的村人抬了空匾過來,寧和提筆寫下「岐山書院」四個大字。那村人手腳麻利,第二日便刻好掛上了,又特意請的姜教諭來揭的幕。
岐山腳下,灘下村中,清水河畔,那座後來流芳百世、享譽千載的岐山書院,就此落成了。
雖然書院是才剛建的,但得益於寧和廣為傳揚的名氣,且還不收束脩,很快附近許多村民便都把孩子送了過來。初時只有男娃,後來慢慢也添了些女娃。還是那句話,反正不需費錢,不過是少了些屋前屋後幹活的幫手,但放出去學點東西回來,也划算。
至於院中夫子,最初還是靠姜教諭廣發書信才替寧和招來了頭兩個。但到了後來,慢慢的也有了別的讀書人願意前來。第八年時,甚至還來了位女子。
寧和將自己所得賞銀盡數投入了建造書院當中,又將其他絹帛之物也拿去賣出,換取銀錢供給書院日常開銷運營所用。好在有楊氏所留那一屋藏書,只需請人抄錄即可,省了許多耗費。加上寧和有朝廷親封的文昌孺人,雖無實職,卻也有俸祿可領。大趙待官吏向來優厚,寧和的正五品封號,每月能領的絹糧銀錢皆是不少。
別的五品官員,雖不至於個個驕奢淫逸,也大都青磚大宅、坐妻擁妾僕婢成群。而寧和卻仍舊住在初時的那間村中小院裡,青衫布衣,每日往返書院與家中,卯出亥歸。一年如此,十年如此,年年如此。
寧和坐在窗邊編譯著一冊註解,凝眉細思,時不時刪改幾句。而她的左手邊,則放著一本攤開的《孟子》,便是她所注之書。寧和著手注《孟子》已是第七年,共分錄有十七冊,字句斟酌,可謂費盡心力。
她想趕在書院建成第二十年之際,將此書著成,放入山書閣中,也算聊作慶賀。
窗外青竹綠樹,雖是清涼,卻也招來蟬鳴擾人。寧和坐了一會兒,起身走過去,在窗邊站了會兒,將窗扇輕輕合上了。
又是一年盛夏啊。
「先生!」忽地,一陣輕快的腳步聲伴隨著清脆的笑音從身後傳來。
寧和唇邊漾起微微笑意,還未回頭,先道了句:「慢些,行路當小心。」
只見一杏衫少女頭梳雙髻、腰佩粉藍絲絛,端著方托盤興沖沖跨進門來:「先生,我給您端了豆糕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