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不同批次的皂可以在不同的『長條』內進行,對生產來說也方便得多。
路易莎就見到新一鍋的皂糊單倒進了一個木條框內,然後開始『推平』。這些木條中間都有一個凹軌,一個兩邊是輪子、中間是刮板的工具,輪子可以恰好嵌進這個凹軌中。就這樣一推,比每次手拿刮刀抹平,那就簡單多了,又快又好。
旁邊還有一整個『長條』都鋪滿抹平了的肥皂。這些肥皂已經冷卻成型,應該是已經倒進去一天以上了。事實上,已經有工人準確要『切皂』了。『切皂』的方式很簡單,依舊是一個兩邊是小輪子的工具,只不過中間不是刮板,而更像是『釘耙』,不過釘耙換成了豎切的刀片。
將這個『切皂器』抵在皂上,一個人站在上方,立刻就切入了不算堅硬的皂體內部。刀片的長度經過計算,保證差不多切透鋪平的皂,又不會傷到底下的地板——站上去的那個人算是工人中比較輕的,之後他也不會下來。
之後就是別人拉著『切皂器』走,站在切皂器上的人作為壓艙石壓著,讓切皂器不會在拉動用力的過程中亂動。拉完一整個『長條』,肥皂就變成一根根長條了。之後就只能用一種滾輪刀去做橫向切割了,因為木條上早有一格一格固定標記的長度,倒也不怎麼麻煩。
做這些活兒的時候,工人都穿一種『木板鞋』,就是一塊木板,用金屬絲固定在腳上。這樣可以防止弄髒肥皂,也不會在肥皂塊上踩出腳印。
切好塊兒的肥皂就能敲章了,這也是路易莎特意定製的。就是一個錘子,錘頭部分類似印章,有陽刻的圖案。圖案中間是一瓶紅酒,周圍一圈玫瑰花環,上下都有文字。
上方文字是『紅酒皂』的花體字,此時的花體字和後世的不太一樣,普遍更花哨,完全可以當作是很難看懂的那種藝術字。真要說的話,後世的花體字還曾經是正體、俗體、印刷體呢——這也是此時學習成本高的一個體現,和華夏古代繁體字一個道理。
下方文字就是正體字了,標明了『特魯瓦』。這也是路易莎為以後留的扣子,以後再有其他人加入她組織的肥皂行會,大家都生產一樣的肥皂,就可以一起打同樣的標記,將『特魯瓦』做成一個品牌了。
此時還沒有真正的品牌意識,大家更願意用產地標明一樣商品的品質,就像大家說到羅蘭西的織錦緞、羅斯的皮草、低地地區的毛織物等等,一聽就知道是指的高檔貨。所以路易莎將『特魯瓦』做成肥皂品牌,也算是順應世情。
而且這也算是對歷史上『馬賽皂』的一種模仿吧,馬賽皂也只是對東方進口肥皂的模仿,甚至還去掉了最為昂貴的月桂油這一成分。
但通過政策支持,還有國家強行規定了馬賽肥皂中橄欖油占比為72%,其他只允許加入海草灰等成分,樹立了真材實料、品質極佳的形象,一下就從眾多肥皂產品中脫穎而出。做大做強,一度為整個歐洲大陸供貨!
不僅僅是馬賽有大量生產肥皂的工坊,周邊一圈地區也會生產『馬賽皂』呢!
路易莎雖然用動物油取代了此時更加昂貴的植物油,放的鹼也從柔和的鉀鹼變成了鈉鹼——所以此時的軟肥皂洗頭,雖然也會讓人感覺不舒服、緊繃繃的,但實際沒有後世的肥皂那麼難受。當然,還是難受的,所以大家如果不是頭油得要氈化了,還是不會用肥皂洗頭。
但說實話,以此時大家亂七八糟的制皂方式,制皂工不甚嚴謹的配方(有時不是他們想那樣的,只不過原料都不是標準品的情況下,想嚴謹也很難),糟糕的原料品控,骯髒陰暗的生產環境……路易莎生產這種品質相對穩定的標準品,怎麼都可以說是『優質』了
不見得是最好的,但要大宗供應,這就是最好的!
『鐺鐺鐺』不停敲下去,敲章工人就拿著錘子在一塊塊肥皂上敲出清晰的章子。而就在他敲章的時候,有工人將貼牆抵著的橫向木條提了起來——這是為了防止兩頭的肥皂貼到牆壁,沾上不乾淨的東西,又或者形狀變得不規整,而卡在長木頭間、抵著牆壁的短木條。
為了方便取皂的時候方便提起來,它的正上方還有一個提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