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帶百億物資,在70年代風生水起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沒辦法,前者對於建立電子廠是個很合適的位置選擇,後者在那邊發展服裝行業,甚至可能比京市這邊還要適合。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路還要一步一步的走。

等到徹底改革開放,發展只會越來越快,相信到了那會兒,早早做足了準備的她,能更加輕鬆一些。

「陸叔,咱們這邊的事情既然已經講過讓您負責,我便不會多說什麼。」

「可別這樣,畢竟咱們雖然見面你喊我一聲叔,但實際上怎麼說你也是我東家,這會兒也有時間,該說還是要說一下。」

第524章 滬市招人幫忙解決麻煩

對於這點,其實也是君卿卿最看好的。

現在招攬的這些,比如陸言辰,許明馨,張德仁,王鐵軍,柴家寧,范城等等,細數起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並且精通的方面,還真是讓她挖到了寶。

多年後就算她事業如何風生水起,也能做到事事不用親自操心,只管收錢的時候,才是真的慶幸不已自己當年的手快。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後話,現在她依舊繼續聽著,還在把目前情況儘量一一講明的陸言辰說話。

完全沒因為君卿卿說了讓他儘量所有事情都自己拿主意後,便真那般做。

依舊按照自己的節奏,但也是提前問清了實際情況,知道小丫頭今天暫時沒事兒,才將一些比如招人這些動作講了出來。

「其實真正得用的,不止看見外面新過來的那些。

還有幾個人在滬市沒有過來。

我兩個月前就給當初關係比較好的幾位朋友去過信,這些人是除了當年跟著我從滬市離開一起到京市那兩人外,處得比較不錯的。

多年在一起,秉性自然信得過。

其實經過朋友提醒,也怕因為離開時間太久,有人就變了,在寫信過去前,打電話給相熟的朋友了解情況,那人現在坐辦公室,清楚我打電話的原因後,也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信中主要內容便是詢問有沒有意向來京市闖一闖。

畢竟給出的條件也絕對是獨一份兒。

收到消息與邀請,他們當然是很心動。

這些從收到回信,字裡行間清晰的表露出來。然而實際情況給予的牽絆,卻讓人很難擺脫困境。

信中有明確講出存在不得已的苦衷,無一例外,均是家中的麻煩,從而導致的讓人沒辦法離開。

一時間也不知道是遺憾多一些還是感慨多一些。

突然間把我也給難住了。

那會兒也是趕巧,在我愁眉苦臉想下一步再去哪兒找合適人選的節骨眼兒上,德仁過來找我。

因為當初提到建築材料要找長久供貨商的情況,那邊已經聯繫好,讓我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一起過去各個廠子裡,把具體需要的型號敲定。

大概低落的情緒被他察覺,就問了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

在我將前因後果都說了一遍,清楚是在滬市的問題,當即表明,那邊也有咱們的人在,不然讓柴家寧幫忙使使力氣,看能不能有門路解決。」

對於這點,君卿卿很能理解。

說到底那些被陸言辰幾個朋友說成麻煩的事情,對於能找到關係的人來看,就是上面人說句話的問題。

而柴家寧本身去滬市的目的便是結交人脈,維繫好各種關係。

否則走的時候,她也不會特意給了兩千塊錢作為應酬的經費讓他帶著。

具體花銷,有個大概的帳本,出入不在百八十塊錢就可以。

當即也是點頭表示贊同。

「仁哥這樣的做法沒有問題。」

「具體如何操作的我不知道,只是在他說了找人幫忙解決的第二天,便直接讓我與電話那邊的柴家寧說明大概情況。

同時將幾家的地址留給了他。

電話掛斷後,按照之前談好的,立刻去郵局給其中一人拍了封電報。

說明會有人上門幫忙,並告知了對方姓名。

這不上周末我們一起去簽完供貨合同,德仁就給我說滬市的事情已經全部解決。

他們剩下的一些後續問題可能還需要處理一陣子,詳細情況應該會寫信來說明。

也沒多等幾天,前個兒滬市過來的信,郵差直接送到我家。

還是明馨在家收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