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汴京市井發家日常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阿盼打著哈欠都走到門口了,忽地止住了動作,躊躇開口。

第11章 鹽醃梅子

次日大早,吳七嫂的丈夫將她們昨日買的東西送上門。

對方姓郭名用,是個精瘦矮小的腳夫,厚嘴唇、微黑膚色,眼部因常年勞累而格外浮腫,一副忠厚老實的樣貌,身上似乎永遠穿著那件漿洗得發白的薴布衫。在東郊這種魚龍混雜的地方屬於是丟進人群就找不出來的那一種。

虞蘅接過東西,免不了一通道謝。

對方搓著手,有點適應不了旁人的熱情,半晌憋出一句:“這有啥哩!”

郭用平日裡沉默寡言,即便與吳七嫂起了摩擦,也甚少高聲說話,脾氣異常的好。只是吳七嫂仍然不大滿意,時常與另一對捕快夫妻對比,嫌棄郭用。

這些虞蘅在家時不時就能聽見,聽多了牆角,見到本人難免有些尷尬。

幸好郭用也不慣與年輕的小娘子打交道,放下東西,沒多說什麼就轉身走了。

虞蘅將東西都搬進屋裡收拾齊整,再出來阿盼也已經將雞鴨圈給框好了。

牆角蔥韭香,柵下小雞咕咕,眼見家裡被自己親手填得滿噹噹,虞蘅心裡挺有成就感的。

當然了,眼下宅子小又舊,等以後開大酒樓也被人稱一句“東家”,屆時換大屋,青磚黛瓦,粉牆朱戶,必得要三進院子,幾十間房,最好再帶個園子,想種什麼種什麼……才一會的功夫,虞蘅已經開始規劃專門辟出個院子專門用來種芫荽了。

阿盼早習慣她時不時的暢想,知道蘅娘子這時候說的話都不靠譜,須得左耳進右耳出,否則每日都不用吃飯,光吃大餅就已經飽了。

但她想了想還是點頭:“旁人我不信,但蘅娘子一定行。”

虞蘅笑眯眯拍拍她腦袋,“走了。”

想買大宅還須努力,未來的虞東家連朝食都沒吃,便朝氣蓬勃地推著小車出門擺攤去了。

為了澆滅些虞蘅的雞血,收攤回來才吃過午食,方才還艷陽高照的天色驟然轉陰,繼而暴雨如注,青磚地上一砸一個坑。

夏日的雨來得又急又凶,不一會兒檐下便蓄起股股溪流,朝低洼地勢淌去。

這陣子初夏,十有八九是陰雨日,又悶熱潮濕,後世謂之“回南天”的,大抵是因為這時節梅子香熟,也叫梅子黃時雨。

小院本就“高齡”,在虞蘅兩人搬進來之前,已經許久沒有人住過了。

今日這一場雨徹底將屋頂那幾片搖搖欲墜的磚瓦給沖開,真應了那句“屋漏偏逢連夜雨”。

虞蘅與阿盼只來得及搶救屋裡那些不防水的家私,眼下,兩人抱著被褥縮在唯一沒漏水的廚房裡望著屋頂嘆氣。

阿盼有些沮喪,“今年該去廟裡拜拜,去去身上霉味。”

“幸好東西都沒淋壞,菜圃這次咱們也搭了棚子。”虞蘅安慰她。

沒什麼損失已經很幸運了,對門曬了一院的乾糧可都沒來得及收呢!

待雨小了,雖然很不好意思,虞蘅還是敲響了隔壁鄰居的門。

捕快一家子不在,好在吳七嫂給她們開了門:“哎呀今年雨水可真勤。”

“可不是!”虞蘅笑著塞了一罐自家醃的青梅過去。

求人辦事先送禮物,今夏虞蘅醃了很多梅子,泡酒吃、或者下茶泡飯、給孩子當零嘴都好。塞一顆進嘴裡,能含上整刻鐘,光想到那咸酸的口感,嘴裡就酸溜溜的流口水。

平常都是吳七嫂來串門,今日虞蘅頭一回瞧見她家模樣,雖然聽了這麼久牆角,仍被驚了一下。

比虞家還小的院子裡,四處堆滿了雜物,平日擺攤的推車就豎在門口,地上不少滴落的油漬,屋子裡雖瞧不見,可三四個半大孩子吵鬧的聲音傳出來,就已經足夠烏泱泱的了。

虞蘅決定收回上午覺得吳七嫂脾氣不好的話。

要她在這樣環境裡,每日還得為生計奔波,也好不了一點。

聽說她們屋頂破了洞,吳七嫂立馬答應下來:“我家官人略懂些房屋修補,過會我叫他去,你們且安心吧。”<="<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