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的挺激烈的,有人認為文章就該四平八穩,有的則覺得,稍微冒尖也沒什麼,「新聞新聞,不得讓人感興趣?」
周漁無事干,則翻了翻舊報紙,看了看他們這個生活小趣事欄目的內容,多數都是好人好事,果然她的文章有點不一樣。
她還瞧了瞧身旁的報紙雜誌,這可都是全國各地的,內容果然不一樣,有不少寫得很好的小文章,有一種跟上輩子不一樣的精氣神,周漁讀得津津有味。
等著她看完了,議論也結束了,主編拍板:「發!」
這事兒就定了。
周漁這裡需要改的不多,弄好後,她就問黎雪:「我看你們雜誌特別多,請問過刊賣不賣?」
黎雪倒不覺得周漁奇怪,農村訂報紙雜誌的確少有渠道,她只當周漁愛好文學,點點頭:「賣,不過去年的已經賣了,今年的得到一月份統一賣,你要是有需求,我給你留著。不過我有不少樣刊,用不著,送你了,你先拿回去看。」
等著周漁走的時候,手裡就抱了足足幾十本刊物,黎雪人挺好:「稿子發了,有你五份樣刊,到時候同稿費一起寄給你。你來取也行。」
在百貨公司等到了五點,周漁才抱著報紙回了村。
她想著,等著買賣做大了,車買不起,怎麼也要買輛拖拉機,要不天天等車,太浪費時間了。至於騎自行車,一方面是太冷了,另一方面她一個長得挺漂亮的大姑娘,天天這麼來回,不太安全。
回村她先去了村委,看看進展,卻發現,村裡的老少爺們大媳婦小姑娘都在那兒幫忙呢,窗戶早就開好了,爐子也盤好了,大家是幫著修整地面。
瞧著周漁來了,秋桂嬸就跑了過來,「小漁,這邊就差平地了,我們都能幹,就讓遠征回去弄那個床架子了。我們聽老村長說了,你這蘑菇真賣出去了!放心吧,保證早早給你弄好,早點種下多掙錢!」
當然,大家也忍不住好奇,不少嬸子大娘都圍了過來打聽:「周漁,一天真要三斤啊,每天都要嗎!」
「多少錢一斤啊。這得掙好多錢吧。」
「周漁,你這種蘑菇要人不,要的話嬸子來給你幫忙啊。」
前面周漁沒正面回答,村里人不錯,但五塊錢一斤也太驚悚,她怕周圖強找事,畢竟住在一個村。
不過後面的問題她回答了:「肯定的,等著這邊修好了,需要有人幫忙照顧,蘑菇如果都出了,還得去城裡賣,都得用人!以後還得大家多幫幫我!」
有這句話,大家自然高興,他們都尋思這是個短時間的活,想著冬日裡最閒了,能掙點錢能過個好年。
周漁也沒說自己以後的長遠計劃,接著來:「現在也有需要人的地方,不過只要十歲以上的娃娃,幫我抄報紙上的文章,抄一篇給五分錢。」
她想買舊報刊就是要抄的,除了報紙,周漁還看上了廣播的宣傳效應。但現在一個收音機幾十塊錢,買得起的還是少數。
大部分人聽得都是廠里的廣播。
周漁前兩天往城裡跑,其實就是去聽人家的廣播去了。她發現,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會放,內容除了轉播新聞聯播,播報廠里新聞,就是放音樂和讀報刊摘錄。
不過他們的報刊大多數用的南州晚報和南河晚報,內容很單調。周漁覺得,廣播員們還沒有組稿的意識。
周漁就想趁機攻占這個GG位。
畢竟她除了賣草菇,還要賣平菇的,平菇產量大,草菇一百斤稻草能產四十斤就不錯,用行話來說,轉化率百分之四十。但平菇的轉化率可是百分之百。
也就是說,同樣的成本,平菇的產量是草菇的二點五倍。
所以平菇的定價就低很多,很適合成為大眾平日餐桌的常見食物,各大工廠正好是她的消費群體。
趁著這次利民餐館發威,她準備替平菇也宣傳宣傳。
孩子幹的事,就是替她將選出來的短文抄出來,分別寄到各大廠的廣播室,她預計,即便不可能全讀,也會有所借鑑,時間長了,自然就形成習慣,她多摘點關於吃蘑菇的文章宣傳效應不就有了?
這事兒做的有點超前,不過做生意嗎,就得提前布置,下水磨工夫,不算什麼。
周漁的提議大家當然願意。
這會兒又沒什麼升學的要求,大家讓讀書也很少有那種必須考大學的想法,就是家裡供你,有本事你就讀,沒本事就務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晨雨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