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國日化1981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那不就是了!先賣出去再說。」

周漁看著眼前自己畫的規劃圖,供銷社是挺心動的,省不少事兒呢,可是,現在省了以後就省不了了,她還是拒絕了:「我還是想自己來,想個簡單又有用的法子。」

「什麼法子?」

「我想在每個縣每個鎮每個鄉每個村都有我的銷售員!」

第91章

「我想在每個縣每個鎮每個鄉每個村都有我的銷售員!」

周漁這個想法在伍月華看來是不可能的, 「除了國家機關,誰能有這麼大的本事。別說全國了,就是南州市, 轄區內1087個村落, 你就搞不定,你還能每個村子開個門市部?供銷社都做不到的。」

供銷社是在較大的村子裡設有銷售點, 並不是每個村子裡都有。

周漁其實也知道,她這個說法有點過大,畢竟一個村子的購買力是養不活一個肥皂銷售人員的,不過這代表了她的思路。

周漁當時設想三層銷售渠道的時候, 設想的銷售渠道必須如觸手一樣, 可以觸摸到夏國的角落, 而不是只停留在城市這一層。

但這也隨之帶來了難點——怎麼鋪開?什麼時候鋪開?用什麼鋪開?

顯然,第三層不可能跟門市部一樣, 去每個村子開店——它需要更簡單一些,成本更低一些,還需要周漁在做這個時候, 有著足夠的號召力。

周漁這幾天沒有拿出對策, 倒不是她想不到——法子是早就想好的,而是她在權衡, 自己如今是否有能力這麼做,還是先注重銷量, 借用供銷社渠道。

前者艱難, 後者簡單。前者有持續性, 後者並沒有——周漁太知道,不用十年,供銷系統就會式微。

而她還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快速讓肥皂盈利很重要嗎?

其實沒那麼重要, 肥皂的利潤本身就是最低的,而她有菌種批發零售公司,有梅樹村,有凝脂皂,並不缺錢。

這讓周漁陡然清醒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要走捷徑呢。

肥皂這個產品,是生活必需品,單價便宜,便於攜帶體積小,不就是她要的「開疆拓土」的商品嗎?這其實是個不錯的機會。

這是她可以斷然拒絕供銷社的原因,不過,她的確是需要伍月華的幫助:「咱們商務局是今年成立了個體經濟工作室對嗎?主要負責什麼?」

伍月華一聽就知道,周漁這是心裡有方向了,她就沒再說供銷社的事兒,而是說起了個體經濟辦公室是怎麼回事。

「這是中央的號召,省里的決定,這兩年待業青年越來越多,79年的時候,我們是提倡了一波頂替,讓老同志提前退休,讓出崗位來,解決了一部分。但實在是杯水車薪。」

「這兩年又發展了集體經濟,各種渠道辦了不少大集體廠子,也還是不夠。個體經濟現在蓬勃發展,省里就出台了文件成立了個體經濟辦公室,主要是給待業青年提供就業機會。」

周漁就說:「你們目前提供了什麼?」

伍月華頓時閉嘴了,一時間,屋子裡挺安靜。

周漁就知道,恐怕這就業職位挺難的,想也是,從79年開始,到現在都第五年了,能動的腦筋肯定都動了,這猛然要提供很多崗位,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周漁就說:「我的想法可能能跟個體經濟辦公室不謀而合,不過你們接受外來幫助嗎?」

伍月華立時說:「你來,咱們聊聊,放心吧,能做我們南州肯定配合你。」

這可不是伍月華誇海口。

南州市去年開始向著北方蔬菜集散地發展,無論是批發零售,還是大棚種植都已經起了規模,外加上梅樹村的巨大影響力,可以這麼說,南州商務局如今在全省都是頭把交椅。

就沖這個,伍月華根本不怕麻煩,她還怕周漁不麻煩她呢!

年前日化廠要落在哪裡周漁一直沒定,伍月華心裡就懸著,商務局是百分百願意周漁落地南州,但畢竟省會更有競爭力,他們還專門開會商量了,局長張翰今定了基調——「無論是否花落南州,都要做好服務,謹記南州是梅樹村的家鄉」。

當時他們是眼巴巴地等著周漁的消息,周漁來找他們的時候,伍月華記得,張局長可是連說了兩個好!<="<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